战“疫”日记: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2020-02-19

时间:2020212日

地点: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

记录人:曾敏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

 

    29日,寂静的武汉,今日是在协和西院上班的第一天。从酒店到医院,共二十二公里,路上无一行人,车辆寥寥无几,只有几名坚守岗位的民警。                  

    初来乍到我们虽在上班前训练了无数次穿脱防护服,却仍在熟悉新环境这一阻碍上耗费了一点时间。踏入病区那刻犹如踏上战场我们穿着防护服如同身披铠甲,内心的职业使命感便油然而生,但伴随而来的却是凝重紧张的气氛。一个病区50床位,几乎收满了病人,而很多工作流程和电脑系统都与我原来接触的不一样,我们如新人一般,慢慢摸索学习。有些病人依靠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有些用Airov氧疗,轻症患者多用鼻导管吸氧,但大部分都是危重症患者,忙碌的工作使四小时很快过去9点钟,下一批来接班的同伴已经来到了病区。交接班后,我们的工作还不算结束最为重要的工作便是脱防护服。虽然我们都练习得很熟练了,但是因为环境不同,脱衣的程序也有差别,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到脱完防护服,做好个人卫生,已过去一小时。摘下口罩的那一刻,我的耳廓,脸颊得到了解放,即使上班前已做好准备,贴上水胶体敷料,皮肤被压得生疼。

          第一天上班,主要是慢慢摸索,总结经验,往后便能更顺利地展开工作。来之前有很多人问我,你作为一个入职不到两年的新护士,为何选择来武汉支援。我想说“我在ICU轮转过,我要用我所学的的技术为抗疫出一份薄力。”

 

    210日,上班第二日,虽然上岗时间是晚上8点,但是我们却要提前两个半小时从酒店出发到医院做好准备。相比昨天第一天工作的生疏,今天变得熟练与顺利,穿防护服的时候各个队员相互帮忙,队长逐一为我们检查后才放行让我们上岗。一上班,我就收了两个确诊病人,她们都存在干咳明显,胸闷,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血氧只有90%,我遵医嘱常规给予吸氧,并指导她们卧床休息,缓和一会后,她们不适症状明显较前缓解。有个阿姨问我你是其他医院过来的?”“是的,我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辛苦你们了,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这一刻,我感受到了护患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内心顿时涌入暖流。面对疫情的严峻,我们用我们的专业去应对克服,与患者相互理解,共同进退,一批又一批优秀精良的队伍赶赴武汉,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协和医院西院区3组小分队


    211日,22点穿衣整齐,赶赴医院,武汉的黑夜寒风刺骨,到达医院穿上防护服我才觉得暖和。今日接班我意外发现,前天我负责病人的家属,今日却也卧倒在病床。我还记得她那温声细语的谢谢,冒着极大的风险守护在丈夫身边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当夫妻俩双双病倒,妻子依然手挂着补液悉心照顾上着呼吸机的丈夫多希望这温暖一幕是发生在平常生活中,身边没有补液,没有呼吸机,更没有病毒,一切温馨安好。

    等下班出来,已是凌晨五点,等车过程中,回想起今日上班前与母亲通的视频往日不同,今日母亲多了三句问候冷不冷?”“睡得好不好?”“吃的怎么样?虽归期未定但我知道,武汉的春天何时来临归期便何时将至这场战一定禁受不住爱的温情心的坚守白衣的拼搏生命的顽强

                                                       

                                                   整理:李锦霞 肖婳婳

                                                     2020213